“知识摆摊”让年轻人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2023-07-02 17:32:17   来源:红网


(资料图)

□刘燕寰(华南理工大学)

近段时间,随着“地摊经济”的推动,不少大学生于毕业之际也加入了摆摊大军。特别之处在于,他们的摊位售卖的不是物品,而是“知识”。从中大哲学系学生推出的“哲学咨询、治愈聊天”,到应用心理学学子提供的“专业解惑”,再到摄影学子售卖的“拍摄体验”,知识付费在以一种全新的样态出现在街头。诚然,这还不是一种完全成熟的商业运作模式,但这样的创新实践不仅让年轻人走出“象牙塔”,将知识付诸于实践,更能使他们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进一步增长阅历,实现与社会的连接。

“知识摆摊”,让年轻人在为他人答疑解惑时实现知识的价值,完善现有的知识体系。存在与虚无、荒诞与意义,这些看起来飘渺抽象的词汇,通常在课本上被一个个冰冷的文字符号诠释,但脱离了现实的语境,并不容易理解。而在大理的哲学小摊上,中山大学哲学系的研究生“热带鱼”支起了“知识摆摊”的摊位。她做到了学以致用,将萨特和加缪的思想传递给陌生的路人,这些专业而晦涩的词汇因为有了现实的援引被生动地展现。

同时,调动专业知识的过程,也会倒逼摊主增进对所学知识的了解、巩固与补充。在亲身实践中,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际生活有了强关联。无论是为客人解答心理疑惑,学以致用地给予他人精神安慰;还是为路人拍照,将课堂上学习到的拍摄理论灵活地运用,“知识摆摊”带来的,是摊主知识结构的完善与优化,是其对知识融会贯通能力的提升。

“知识摆摊”,是一扇年轻人与社会亲密接触、与他人良性互动的窗口,是人们正在重拾信任与连接的社会缩影。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网络的发展导致人际关系疏离化。项飚曾说过:“现代社会的一个趋势,是‘附近’的消失。”“知识摆摊”的背后,更多的不是谋求经济利益的实现,而是寻求心灵安慰与精神共鸣。当年轻人走出校园的“象牙塔”,来到路边支起摊位,既是体验生活、观察世界,也是想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增进对自我的认知、获得他人的认可。

正如中大哲学系的摊主在人间烟火中邂逅了用方言为她招揽生意的拾荒大爷,邂逅了询问她何为人生意义的新疆大叔,他们素昧平生,却也相谈甚欢。在这一个小小的摊位上,“附近”正在重构,人与人意外的相遇,却能充满美好与真诚。在“知识摆摊”的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地与社会亲密接触,在增长阅历的同时收获信任和认可。而这样的社交互动方式也在提醒着我们,我们需要脱离自己的“象牙塔”,尝试告别舒适圈,走进真正的生活,去遇见鲜活的人、事、物。

“走出象牙塔”是“知识地摊”的美好愿景,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该反思:高校学子夜市摆摊,这其中是否也存在大学生求职困境的因素,是否存在高校学子通过摆摊转移从学习直接迈入社会的焦虑的现象。需明确的是,“知识摆摊”不足以成为化解毕业生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而问题的解决还是在于政府、企业、高校等主体能否通过一系列完善的政策措施,对学生给予大力支持。

总之,“知识摆摊”或许只是年轻人的一种新鲜尝试,人生是广袤无垠的旷野,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勇于走出“象牙塔”,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在实践中实现知识的价值、丰富人生的阅历,这就是“知识摆摊”的意义所在。

标签:

上一篇:焦点速递!比亚迪6月新能源汽车销量25.3万辆,同比增88.8%
下一篇:最后一页